马琳VS王南溟
马琳(以下简称马):王老师,你好。今天我们谈谈关于
艺术管理专业的
问题。去年我去中央美院参加首届全国
艺术管理教育年会,发现全国有许多院校都已开办
艺术管理专业,另外也有一些院校正在准备开设这个
专业。艺术
管理在
中国高校成长速度之“猛烈”,以“发烧”形容之,当不为过。
王南溟(以下简称王):艺术管理就像以前的企业管理一样,一开始学的人很多,以为读了之后就和读了企业管理一样,出来就可以做经理、厂长了。而现在管理专业的热门也不仅是在艺术方面,在
其他学科也一样。这门
课程比较吸引
学生,很多
学校都设置了这类课程来招学生。艺术管理有个特点是跨学科,所以它的课程比一般的管理类课程还多一些。主要是多了一个艺术、人
文学科的背景。
马:记得去年开艺术管理教育年会的时候,我们总结了当前艺术管理教育中几个主要的问题,一是师资力量不够,大部分
教授艺术管理的教师都是
美术史专业出身;二是
课程设置不完善,没有相关
教材;三是学科发展定位不清晰,没有自己的特色;还有就是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上没有艺术管理专业,这是很尴尬的问题。
王:我这次就遇到这样一个麻烦,前一段时间四川美院一定要我带
研究生,我要求带“艺术制度与法律”这个方向,学校的
研究生委员会也全票通过,但过一段时间系领导和我打招呼说这个专业不行,无法作为单独的专业罗列出来。而要叫“当代
美术理论和
评论”,然后还要往上报。我心里清楚,不设这个专业方向,后来就会遇到很多麻烦。
马:关于艺术管理到底是放在
艺术类学科还是放在管理类学科中比较合适,也是很有争论的问题。
王:在国外有几种方法:一个就是放在管理学院;还有一种是放在
艺术学院。这个不重要,重要的是学校怎样去把握这一块。按照中国目前的实际状况,还是要把艺术管理放在艺术学院比较合适。因为国内的
教学模式不是让学生自由选择,假如把这个专业放在管理学院,学生就无法了解
艺术家的
创作习惯,以后根本无法进入艺术界,结合中国的特色,还是要放在艺术学院。关键在艺术学院如何设置这些科目。就像美术史一样,有些是放在人文学科,有些则还是放在艺术学院。 至少现在放在管理学院肯定不合适。或者,我们可以设双学位。
马:国内的艺术管理专业虽然刚起步,但每个学校所招的艺术管理的学生却很多,于是有的院校就搞平均主义,分为艺术管理专业和美术史论专业,而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艺术管理专业。而当学生们上了课后才觉得很迷茫,跟不上课程,于是有些在读硕士或博士时又回到了美术史论专业。
王:我曾在
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
策划专业上课,学生人数也非常多,从03年起就分开了,其中艺术管理类有49个学生,史论方向有29个学生,由此可见艺术管理专业占2/3。04级的艺术管理类就更多了,04级学生有近96个。据我所知,其他相关院校艺术管理类
招生也不少,
我也曾到中央美院
艺术管理系做了一次讲座。我是搞理论出发的,然后才是行政管理。我和学生们也是谈怎样从理论概念来
讨论怎样展示和建设中国当代艺术的
管理系统。我讲的可能和他们老师所说的东西不太一样,他们老师所说的可能更偏重于实际的操作:到
拍卖行,到美术馆怎么
工作。我要讨论的东西是:美术馆怎样管理才能使其像一个美术馆。反过来说,我们现在的美术馆管理存在怎样的问题。因为理论是一个反思的过程。从那次我的讲座上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来看,我和其他老师的分歧可能就在这里:他们讲得比较实用,我讲得比较理论;他们讲得比较盛誉这个时代,我讲得比较带批评和反思。
马:艺术管理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,很大一部分课程重在实践的操作,但不可否认理论的支撑也是十分重要的。艺术管理是一门很广泛的学科,它里面牵涉到许多具体的方面,如视觉艺术管理、
音乐管理、
戏剧管理、
舞蹈管理等等。每个学校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而来定位该学科的发展方向,不应盲目雷同,全国教育模式一个样。
王:说起教学特色,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。我一直向四川美院建议,应该让学生有一个能做
展览的空间。现在很多人都有个误解,跟着策划人打工就算实习了。其实这跟带学生搞创作一样,应该启发学生进行创作。如果要把策划专业纳入高校教学的话,就应该有一套教学系统。比如启发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概念系统,用自己的敏感来发现问题并作展览,而并非跟着某个
机构去打工。由于现在我们没有这个做展览的空间,也面临着学生整天在一些机构里打工,而打工并不是培养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策划理念,怎么找艺术家,怎么看
作品,都没有学会,所以当时我在四川美院时就让所有在外打工的学生都回来。
马:你做的很对。我认为学生要以
学习为主,更何况现在策划专业的学生水平也没有上去,去打杂工无非就是跟在人家背后疲于奔命。艺术策划这个专业学生怎么培养,它是有一整套系统的。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:你要做什么展览?为什么做?也可以去研究主要策展人是怎么做的。然后再看评论界是怎么反应的。因为艺术管理培养的是独立策展人,需要学会怎样去策划展览。还有一部分是到一些机构里去实习一段时间,知道里面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,积累一些经验。这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。
王:我本人从事“艺术制度与法律”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三年多了,我觉得这个问题涉及到高校的方向在哪里?高校究竟是以学术自由为发展方向,还是变成马上去接触这个社会?假如要把艺术管理这个学科建立起来的话,还是需要从理论上重新讨论很多问题。至少要让学生知道,目前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?因为社会是需要改革的,假如大家还不明事理,认为这是很合理的现象的话,就没法改革了。首先要让人家知道目前有很多问题,然后我们才能去思考怎么改,
包括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判断系统。我觉得高校如果真的要以学科角度来建设的话,还是要从理论基础上讲一个相对合理的社会是如何建立的,然后学生渐渐成为改革社会的力量。高校如果说是一个思想的发源地的话,我觉得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。
马:在你的“艺术法律与制度”这门课程中,你几乎涉及了盈利与非盈利艺术系统,
画廊,还有艺术空间,美术馆,国家艺术
政策的一整套的艺术行政管理。还涉及到制度的保障的程度,这也和法律有关。你谈到的核心议题是“当代艺术的产生和民主社会的产生是有关的”,艺术的制度至少要配合着民主的制度。但如果这个制度不完善,又该怎么办呢?
王:所以说西方的学生有一点很好,尤其读法律的学生。他们要求学生第一要有批判力。这是西方教学生的一个首要标准,他们认为知识是其次的,首先要有批判力。我觉得这是高校首先衡量学生
素质的一个标准。但我们这里这个标准却一直建立不起来,这样就会面临一个社会的理论不能够成为研究知识的理论,(因为要称为理论的,在学术角度来说首先就是要超前)。高校应该把最前沿的思想教给学生。我们往往会这样去理解:让学生觉得比较前沿的话就会脱离社会的。这也是过分依赖社会的表现。因为他们没有理解人才是改革社会的原动力。假如用另外一种方法,把人定义为改革社会的原动力的话,我觉得对社会不适应是一个正常的现象。而且社会也不停要改变,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去改,也不是要让人变得很激进,这些担心是多余的。因为大多数人是跟着社会走,感觉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最后是少数的。
而目前我最大的目标是能够培养出这些“少数人”。这些人就在高校做老师,搞研究总可以,现在也缺少研究人员,比如说中国艺术的
项目都是靠国家宏观调控的,包括基金会给钱,因为我们没有人去研究艺术基金这一块,现在所谓的艺术基金都是行政人员拍脑袋的,政策都是从民间的声音,民间的讨论中选择的,一个政府的职能就取决于能不能把民间的声音选择对。它选择了一个就称为政策,之后还有政策评估,又是专家在评估。所以回到现在的研究,研究人员的数量很少,高校更应承担起培养研究人员的责任。我们首先要有研究人员,才能对政策评估。而现在政策是自己制定的,评估也是自己评估的,这就和民主制度没关系。我带学生的理念不是在机构里面打工,而是为高校培养老师的。
马:我觉得对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培养,在一二年级还是要上各个门类学科的
专业课,除艺术史基础之外,到了二年级就可以分门类讲,所有当代正在发生的
事情都要抓紧时间讲。要让他们了解目前各个门类的艺术都发展到了什么阶段,不要去做已经做过的展览。所以这就需要各个学科的老师去讲解。但对当代艺术的关注这一块,在目前的高校中不是非常普遍。从事这一块的教师也不是很多。
王:这是空白,大家差不多都在美术史范围内,然后过于强调的学问就是美术学,尽管大家都觉得要把当代艺术纳入教学中去,但是也没有能够系统的教学的教师。但缺少了这一块,学生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艺术管理者、策展人或是评论家。有些
大学生对目前美术界发生的事一无所知。很多教师也不知道,故意回避。对搞美术史的人来说问题不大,但对艺术管理的人就不行。因为艺术管理的对象是正在发生的一些艺术,主要对象是当代艺术。我认为以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科目和学科构建要重新设立,要把两史(中外美术史)尽快浓缩讲完,然后当代艺术上正在发生的事情都要给学生讲解。
马:我觉得现在高校里做艺术管理研究是很适合的,高校和以前不一样了。高校也要开始建立学术品牌了,主要原因是竞争激烈了。学校彼此都在抢生源。这就是学校建立品牌的时候。这也涉及到教师队伍,这也取决于学术研究的程度。现在的学生与以往也不一样,学生的信息量大了。当时这些信息自己却无法梳理,这对教师的要求也高了。老师要从大量的信息量中给出指点,对老师的要求就会是另外的教学方法,要从各种信息中给到点子上。以前大多是照本宣科,而现在到了启发式的教学程度。现在学生对老师的挑战越来越多,对老师来说知识的更新很必要。现在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来建设艺术管理专业。而且,现在有很多学校都设了这个方向,生源也很好,工作面亦很广,相对而言,美术史专业找工作就比较受限制。
王: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觉得做得不好,尽管学校招了这么多学生。首先学科设置不对,学科设置里要有一般的社会科学,它不是纯人文学科。 但美院里最薄弱的就是社会科学,我觉得美院设在综合大学里是优势,就像你们上大美院设在上海大学,学生可以进行跨学科的选修。可以考虑读法律系、管理系的课程。综合大学里设这个专业会对学生的学习很方便。社会科学这个方面要加强,不然依然用着人文学科的思路。还有当代艺术的教育这一块,也要加强。希望艺术管理专业发烧,不仅是一时的时髦,而是一个社会成长,能量充足后,自发性
文化内省的开端。如此才能有效驱动该专业的健康发展,而更为多元化和精致化。